學與教
校本課程
目標
校本課程規劃是以學生為本,提供全人發展教育、終身學習的經歷。課程中的一切設計,都是以學生學習的最大效益作考慮。關注學生在知識、能力、價值觀和態度方面得以均衡地發展,著重全人教育的目的。學校課程取向是以學生為本,參考以「學會學習2+」持續更新課程為主題,以及「基礎教育課程指引—聚焦.深化.持續」為藍本;同時配合校訓「勤、孝、友、誠」,並根據本校學生和家長的需要,在八個學習領域內引入四個關鍵項目的學習,務求促進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,以達至終身學習的目標。
促進學習的評估政策
為提升學習成效,各科組推展多元評估模式,期望了解個別學生在學習上的強項和弱項,如課堂回饋、評估表、進展性評估等,讓教師找出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提供改善學習的方法。做到以評估促進學習,協助學生自我建構知識,逐步做到自主學習。
積極發展電子學習
本校重視資訊科技的發展,藉著資訊科技教學提升學與教效能,協助學生發展獨立學習的能力。教師在日常課堂中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,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,達至自主學習,樂於終身學習的目標。本年度四至六年級設有自攜裝置班別,透過資訊科技提升學與教的效能、加強課堂互動、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、解難、協作等能力。
全方位學習
透過全方位學習經歷,拓寬學生視野,啟發學生潛能。各科組每年組織多元化的學習活動,特別一些切身體驗,使學生更有效地掌握一些靠課堂學習難以達到的學習目標,讓學生有更多參與和學習的機會,實現全人發展的目標和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。多元學習活動包括:
- 中華文化學習日
- 喜閱寫意日
- 英文日
- STEM + A學習日
- 演藝舞台
- 閱讀週
2022-2023年度課程發展重點
一、完善校本STEM教育,提升學習效能
本校持續優化校本STEM教育,數學、常識和電腦科老師檢視核心課程,與校外機構合作,加入不同學科元素,設計主題式跨科課程,讓學生由「做中學習」,加強日常生活和科學與科技的連繫,提升協作、解難及創造力。
二、推行正向校園文化,培養學生正面價值觀
透過正規及非正規的課程及活動,協助學生培養堅毅的態度,提升學生抗逆力,面對學習及生活的挑戰。同時,學校與校外機構合作,推行生命教育,於成長課加入生命教育單元,培育學生正確價值觀。
三、國家安全教育
就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》(《香港國安法》)按校本情況及需要,以制定相關策略及措施,為學生締造安全有序的學習環境,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及健康成長。本校已檢視學校現況,並於常識科落實進行了有關課程,幫助學生認識國家歷史及發展、國家安全、國旗、國徽和國歌的重要性,引導他們以正面和負責任的態度覆行國民及香港居民的責任。
四、展示國旗和區旗及奏唱國歌
教育局已正式把教授國歌納入中小學教育課程,積極建立學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,以推動德育及國民教育方面的學習重點,達致2001年香港課程改革中的關鍵項目。本校國歌教育早已滲透於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內,以加強國民教育,促進學生對國情的關心和了解。
五、環境保護
學校致力宣揚環境保護的重要性,並於常識科及成長科滲入有關訊息。科組會透過正規課程及非正規活動,如參觀體驗等,教授學生應有的知識和態度,讓學生身體力行,肩負保護環境的責任,以培養關心世界的責任。
六、中華文化(國民身份)
中華文化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,而中華文化精神極大部分都呈現於中國文學經典作品之中。除了在各學科中加強國民教育的元素之外,我們亦會讓學生透過不同的活動、比賽及考察體驗,來認識源遠流長而又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,以及國家在不同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。